- 鳳梨酥
早期臺灣農業時代,鳳梨在外銷市場排行第二位,加工製造成鳳梨罐頭、飲料及果醬頗負盛名。經過糕點師傅多次嚐試,終於克服鳳梨纖維粗硬不宜直接製為糕點的瓶頸,並加入「冬瓜」絕佳的搭配。再加上天然奶油製成的香濃酥皮完整包裹鳳梨冬瓜醬,「鳳梨酥」因而定名,是臺灣非常受歡迎的點心小品。
- 麻糬
麻糬在早期臺灣社會稱作「豆糬」,後來因為日本殖民時期受到和菓子等日式點心的影響,人們便將「豆糬」改稱「麻糬」。麻糬是臺灣原住民與客家文化具代表性的佳餚之一。「杜侖」為阿美族人所製作的粟米糬,香軟並富有彈性,不加任何餡料是其特色。
- 黑糖糕
糖糕原本是民間祭拜祖先使用的「發糕」,據聞開始有黑糖口味的發糕,是由日本沖繩流傳至澎湖。沖繩的黑糖向來遠近馳名,早期許多沖繩人移民到澎湖,定居做生意,因此研發出黑糖口味,現今澎湖特產的黑糖糕,是由當時名為「丸八」的琉球糕餅師父推出的產品。
黑糖糕原本只是作為供品,隨著詢問人數愈來愈多,當地糕餅店為了迎合觀光遊客的需求,使用新的製作技術,讓它變得更鬆軟少糖、包裝精美,逐漸便成為澎湖著名的伴手禮。
- 太陽餅
民國初年,臺中當地一位糕餅師父魏清海先生,運用昆派餅藝將傳統麥芽餡餅作改良,以麥芽做內餡並使用金黃酥皮包覆,外型渾圓扁平,約略掌心般大小,方便人們取用。由於外觀形似「太陽」因而取名為「太陽餅」。因為太陽餅是甜滋的麥芽糖酥餅,口感細緻,是早期富有人家的甜點小品,因此有「細餅」之稱。而有些人將太陽餅浸泡於豆漿當中,讓麥芽甜味更溫醇,口感愈發柔軟,方便於長者與幼齡小孩能輕鬆入口,所以太陽餅也稱作「泡餅」。臺中市是太陽餅的發源地,老字號店面多集中在此,是一般遊客旅遊中部常買的伴手禮品。
- 豬腳
豬腳的烹煮方式,臺灣北部以清燉為主,而南部則以紅燒較多,其中最著稱的是屏東萬巒鄉的紅燒豬腳。『萬巒豬腳』之所以聞名遐邇,是由於特殊的製作過程以及獨家配料熬燉成的美味口感。豬腳全部採用豬的前肢,經過精心燉煮,表皮韌筋間柔軟富有彈性,肉質鮮嫩且多汁,呈現多層次豐富口感,冷食熱食皆宜。對於臺灣人而言,吃豬腳加麵線是去除壞運、否極泰來的民間習俗,雖然並沒有科學依據,但能獲得心裡的安慰。
- 貢丸
材料以豬肉為主,早期當地居民稱之為「肉圓」,後來因為是以木棒敲擊而成,類似閩南語發音的「摃」,沿用至今人們稱作「貢丸」或者是「槓丸」。貢丸因起源於新竹,臺灣以當地出產的最負盛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