臺灣原住民包括阿美族、泰雅族、卑南族、布農族、排灣族、達悟族(雅美族)、魯凱族、鄒族、賽夏族、邵族、噶瑪蘭族、太魯閣族、撒奇萊雅族、賽德克族、卡那卡那富族及拉阿魯哇族等16大族群,每個部族都要重要慶典,藉由祭典、儀式、歌舞、競技等來表達對天地鬼神的崇敬。又因各族群間的傳統習俗和生活方式不同,而衍生出各式各樣的祭典風貌。
鄒族-戰祭
戰祭(Mayasvi瑪雅斯比)是鄒族部落中最神聖的祭典,約在每年2月份左右。鄒族的戰祭又有「凱旋祭」、「人頭祭」、「敵首祭」、「迎神祭」等之說法,其主要供奉征戰之神,即戰神和司命神,除向其祈求戰力外,也藉此求得神靈的庇祐,並含有激勵族人士氣的功用。
布農族-打耳祭
打耳祭是布農族一年中最重要的祭典,約在每年4月下旬至5月初舉行,傳統的「打耳祭」,在祭典舉行前,成年男子都必須上山打獵,將獵物的耳朵割下掛在木架或樹枝上,讓全村的男子輪流用弓箭射擊;而年幼的孩子則由父兄陪伴,到場中練習射擊,如此可訓練他們日後變成狩獵的高手。布農族人以往射擊鹿耳來祈求農作及狩獵的豐收,近年來,漸漸改射山豬耳替代。
達悟族-飛魚祭
達悟族和飛魚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,每年3~7月間飛魚會隨著黑潮而來,帶給蘭嶼達悟族人莫大的豐收。「飛魚祭」是一種獵魚的儀式,約在每年農曆2、3月間舉行。活動內容包含-祈豐魚祭、招魚祭、飛魚收藏祭等階段。
賽夏族-矮靈祭
「矮靈祭」是賽夏族最重要的ㄧ項傳統祭典,2年一小祭,10年一大祭,約在農曆10月15日左右農作物收成之後舉行。整個矮靈祭拜過程-告靈、迎靈、會靈、娛靈、送靈等幾個主要儀式,其中尤以迎靈最神聖,只容許賽夏族人參與(一般遊客只能參加會靈及娛靈兩種儀式)。